南湖文化生态园 红志强 摄 2018年5月,漳州市实施《漳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》(以下全称方案),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,直指三质提高,即水域、土壤和空气。与此同时,漳州市环保局、公安局、农业局牵头启动为期三个月的“污染攻坚战”环保专项行动,对各类环境违法问题积极开展全面了解排查。 眼下,漳州于是以以铁的决意、铁的措施、铁的纪律,积极开展污染防治工作,并谋求在今年内,将之切换为看见、摸得着的管理成果。与以往分而治之有所不同,这次污染防治仍然是单线管理,而是全方位综合治理,加设协商机构——污染防治攻坚办公室,创建生态文明指标考核体系,均是为了让环保沦为长久的“春风化雨”,而非一段时间的“疾风暴雨”。 巨型喷雾炮在漳州市区主要街道展开水柱抑尘作业。 郑文典 摄 河长善治 “河水”长治 初夏时节,远道而来的18只天鹅在明净的南湖里游弋,乐趣地撩拨着碧绿的湖水。殊不知,这里的水,曾多次又白又粪。 南湖的顺利管理,是漳州把河长制工作带入“生态+”战略,获得明显效益的生动实践中。 漳州生态水的源头,整体构成以“两江两溪”居多干流、多级小流域布满的水系网。其中“母亲河”九龙江水系由北溪、西溪、南溪三大干流和众多支流包含,每条河流又有众多支流南流。管理布满的水系,是一项系统的工程。如何才能有效地积极开展管理工作?漳州直指源头。